横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湘阴县境北部、洞庭湖东南部,湘资沅澧四水在此交汇,是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由大小24个常年性湖泊、3大片季节性洲滩构成,分核心区、缓冲区、实验区三个部分,总面积37168.03公顷。保护区于2000年成立,2003年晋升省级,2019年9月设立管委会。目前,保护区内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55种,其中国家I级、Ⅱ级保护动植物67种,是洞庭湖区重要的窄脊江豚分布地、中华秋沙鸭越冬区。
以往,保护区主要依赖人工巡护,存在较大的时空局限性,难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突发情况。近年来,保护区紧紧围绕湿地管护效能优化提升,加力推进智慧湿地建设,积极探索“科技+生态”治理新路径,通过构建覆盖全湿地范围的智能监控网络,巡护效率大幅提升,在信息化、科学化、规范化、精细化管护方面迈上新台阶。
主要做法
智慧监测守护生态安全。保护区先后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,全面升级视频监控管理系统,建设7个水域监控站、42个监控点,配备10套手持终端及2处监控调度中心,设立19座大型铁塔,安装19个超大型热成像超远距离摄像头,为境内3.7万公顷湿地装上“天眼”,建成“智慧湿地”监控系统管理平台,构建形成“中心调度+分站布局+点位支撑+终端应用”的一体化管护网络体系,让保护区管理步入“数字化时代”。
数智技术带来管理变革。依托“智慧湿地”视频监控系统,3.7万公顷湿地被划分成7个管理网格,每个管理站分别设置一个网格监控,“智慧湿地”监控视频中心24小时值班,分管负责人手持终端随时抽查每个网格监控,实现“水陆空洲”立体化、全天候巡护管理,突破时空限制,弥补人力不足。同时,建立网格之间的联动机制,实现信息共享、协同作战,提高生态保护效率。
功能整合促进赋能增效。以“智慧湿地”监控系统管理平台为中枢,横岭湖区内生态监测数据、视频录制采集存档、数据传输分析处理、信息上报、预警共享等工作实现了实时可视化和及时智能预警。通过不断优化一体化监测网络,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监测、动植物救护、调度指挥、科普宣教、日常巡查、气象预报、安全应急等工作,可以通过网络终端进行实时数据采集,结合无人机巡检,“天地空”立体监测体系实现了技术、管理、生态等多维度协同,湿地生态保护、监测、利用等板块形成“神经突触式”互联,保护区管理效率和质量实现跨越式提升。
快速反应打破部门壁垒。保护区将“智慧湿地”监控视频系统并入全县“智慧渔政”系统,实现了农业农村(渔政)、交通、水利等多部门信息互通共享,以电子监控和水面巡护等相结合的立体管理模式,实行常态化巡护与不定期蹲点执法相结合,横向协同与纵向联动相结合,对重点区域实行重点盯防,从严从快开展执法办案,构建了“岸、水、天”一体化24小时监管体系,筑牢全方位、多层次的生态安全保障防线。
主要成效
生态监测能力显著提升。以“智慧湿地”监控系统管理平台为基础,保护区与省林科院签订科研合作协议,借助高清摄像头、热成像技术等设备,建立了监测覆盖面广、监测维度多样的横岭湖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体系,设立2个固定监测样地、2处水质监测站、1处水质国控断面、5条鸟类监测样带、1个气象观测场,涵盖整个保护区。目前保护区内已有固定监测样方18处、野外红外监测相机12台,日常监测点位23处,全年共开展36次鸟类监测工作,监测到越冬候鸟数量36种43234只,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已连续五年、青头潜鸭连续两年在横岭湖同一水域越冬。
执法管理效率大幅提高。通过监控系统,执法人员能够及时发现违法行为,并迅速采取行动。“智慧湿地”监控系统管理平台建成以来,相关职能部门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708起处罚708人,刑事移送案件103起涉案人员121人,收缴非法捕捞工具656余套,没收非法渔获物3560余公斤,保护区内违法垂钓现象得到进一步遏制,保护区缓冲区、核心区基本实现无人类活动、无破坏生态环境行为。
湿地生态系统逐步恢复。保护区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,先后对慈场湖、杨泗湖、内心洲、青山岛、弓管子等5处湖洲进行生态修复,利用自然地形,建设生态矮围,提升湖区水质。随着智慧湿地建设的推进,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更加精准,系统终端数据显示,横岭湖水域断面水质由Ⅳ类向Ⅲ类进行了转变,2023年“山水林田湖草”项目获评湖南省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优秀案例。
候鸟栖息环境有效改善。保护区在遏制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基础上,根据候鸟生活习性建设四级梯度湿地,通过溢流坝控制水位、蝶形湖保水等措施,有效缓解了枯水期洞庭湖水位快速下降导致候鸟食源减少问题,为不同种类的候鸟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和觅食环境。梯级湿地建设完成后,飞来横岭湖湿地过冬的候鸟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,新增了白眉鸭、白腰杓鹬、斑头秋沙鸭等种类的候鸟。中央电视台、湖南卫视等媒体先后对横岭湖区生态保护工作成效专题报道6次,2024年11月8日央视新闻频道更是以《2024候鸟迁徙特别节目》直播了横岭湖冬候鸟迁徙。
珍惜濒危物种恢复增长。目前保护区内江豚种群与数量正在稳步提升,今年发现新增10多头江豚幼体,总数预估达60头以上,江豚从以前的偶遇变为常见。湖区还迎来了麋鹿的自然进驻,2只麋鹿长期栖息在保护区内,今年6月在横岭湖张家汊水域再次发现一个全新的麋鹿家庭群体,包括2头成年麋鹿和1头幼体,这是横岭湖短短半年内收获的第二批珍贵“自然移民”,麋鹿的自然进驻体现了横岭湖湿地生态健康恢复,湿地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强。
如今,在这片生意盎然的湿地上,数智之笔正助力绘就“绿满洞庭、水润潇湘”的生态画卷,不断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。